ZBLOG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香烟大全 > 正文

香烟大全

辽宁烟画品析——礼义廉耻之勾践知耻-辽宁烟画品析——吕布戏貂蝉

admin2024-04-18香烟大全11

辽宁烟画品析——礼义廉耻之勾践知耻

启东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印制的礼义廉耻中《勾践知耻》,绘制的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“卧薪尝胆”故事。公元前496年,当时长江下游吴国与越国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了战争,这场战争发生在今天浙江嘉兴,双方统帅都是一国之君。吴国曾经是一支精锐的军队,而越军不仅人数少,且还很年轻。但越王勾践任命范蠡为军师,却打得吴军溃败,年迈的吴王也因伤势过重而死,从此越国与吴国结下了梁子。

年轻的夫差在吴国首辅伍子胥的帮助下登上王位,发誓要灭掉越国,为老吴王报仇。三年之后,夫差率领雄兵攻打越国,大战之后,越军不敌,被攻破都城,越国成为吴国的附庸。勾践的臣子文种收买了吴国大臣,以期和夫差周旋,夫差终于动了恻隐之心,没有灭掉越国,越国才得以保全。勾践带着他的妻子和大夫范蠡则去了吴国为奴隶,范蠡为了让越王勾践尽快回国,于是建议勾践放弃自己作为越国国王甚至是男人的尊严,从而博得夫差的怜悯和同情。

三年后,吴王夫差病倒了,范蠡知道吴王的病只是普通的小病,过几天就会好,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,让勾践为夫差尝粪便假意寻找吴王的病根,伺机找到回国的机会。勾践心中百感交集,但是为了回国,他不得不这么做。想到这里,他按照自己的计划,将吴王夫差的粪吃了下去,然后小心翼翼的说道:“臣学过医术,只需要尝一尝病人的粪便,就能知道病人得了什么病!大王的粪便又酸又苦,所以我知道大王很快就会痊愈。”

吴王夫差虽然不信,怀疑是计,但也知道就算自己的亲儿子也不可能做得比他好,越王勾践已经尝过了自己的粪,甘愿做自己的臣子,又因此后勾践遇刺而看起来奄奄一息。夫差怕他死在吴国,引起别国不满,于是还是决定放了勾践。但是从那以后,勾践就有了口臭的毛病,所以他经常嚼一种叫“鱼腥草”的植物,还让大臣们一起嚼,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口香糖吧!

勾践虽然回来了,但是这段经历堪称奇耻大辱,他要复仇!回到越国后,他放弃了舒适的王宫,住进了破旧的马厩,睡在柴草上,用一根绳子从房梁上掉下来,绳子上绑着一只苦涩的猪苦胆!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,就是品尝这苦涩无比的苦胆,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曾经的屈辱!

公元前473年,勾践起兵3万一举将苏州城团团围住,夫差想效仿勾践二十年前那样求和,然而如今的勾践早已今非昔比,虽有当年夫差的雄心壮志,却再无妇人怜悯之心。吴国版图从此并入越国,夫差自尽。尝粪问疾,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二十年,这种坚韧的品质让他成为春秋五霸之一!他奋发图强,苦心孤诣,这场战争也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,被誉为中国数千年文明史上的经典!

辽宁烟画品析——礼义廉耻之大禹清廉

《大禹清廉》烟画绘制的是大禹公而忘私,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。四千多年前的上古尧、舜时代,出现过一次洪水泛滥的特大灾难,受灾地区很广,损失很大,情形非常严重。时值尧当政,即委任鲧作为治水总管,命他设法平定洪水,拯救灾民。可是鲧忙了九年,毫无成绩。原来他的治水方法主要是积土阻水,筑堤建坝。因为水势太猛,阻挡不了,所以终于失败。鲧因此被处死。

尧让位给舜以后,舜又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。禹吸取并总结了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,改用疏导的方法,依据山形地势和河流位置,全面规划水道,让水由小渠流入江河,由江河再流向大海。这样有计划地设计、施工治水工程,领导各地百姓同洪水搏斗,经过整整十三年,终于消除了洪水泛滥的灾祸,取得了成功。

禹继承了尧和舜的美德。尧俭朴,古书《韩非子》说他虽贵为部落联盟的大首领,却住在用参差不齐的茅草盖成的屋子里,喝的是野菜汤,吃的是粗米饭,身上穿的是粗麻布衣服,天气冷了加一件鹿皮挡挡风寒,使用的器皿不过是土碗土钵。舜宽厚,曾几次被继母和同父异母弟弟陷害,险遭命危之灾,都因贤惠而机智的妻子的巧设计策而逢凶化吉,但当他被大家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之后,却不计前仇,宽厚地对待了他的继母和弟弟,使得他的仇人都被感化向善了。禹以德化人,工作态度严肃认真,私人生活无暇顾及。禹因治水,经常住在低洼潮湿之地,得了关节炎,走路一颠一跛的,很是吃力。由于长年受风吹雨淋,在污泥脏水中滚打,他的手掌、脚底都长满了厚茧,指甲也磨坏了,皮肤晒得黝黑粗糙。《庄子·天下篇》用六个字描写禹治水的劳苦:“沐甚雨,栉疾风。”意思是暴雨洗头,大风梳发。虽是简短的六个字,描写得却很生动。

禹一直到三十岁都迟迟不结婚,过着单身的生活,为的是集中精力把洪水治好。后来在涂山(今浙江绍兴县西北)遇到一个名叫女娇的姑娘,心中很是爱慕,可是没有谈上几句话,就急急忙忙出发视察灾区去了。女娇也敬爱禹,天天盼望再见到他,好不容易盼来,草草结了婚,婚后才四天,禹又走了。后来,女娇被送到禹的老家安邑去住。但是,十三年中,禹很难回安邑。虽然因为工作关系,几次到过家乡,而且曾经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口,还听到孩子正在哇哇地哭,可是都因为任务要紧,没有工夫到家里去看看。他说:“时间宝贵啊!即使是短短的一寸光阴,也必须爱惜、争取、利用!”

禹治水是我国上古时代一件了不起的工程,成为我国古代人民力量和智慧的象征。一千多年后的春秋时代,鲁国昭公元年(公元前541年)时,当时的一个名叫刘定公的人还说:“美哉禹功,明德远矣。微禹,吾其鱼乎!”意思是说,禹的功劳实在太伟大了,他给后人的德惠影响深远。假如没有禹,我们早成为鱼虾了。史学家们还考证,在我国古老的铜器铭文里,也有关于禹治水的记载,说他是“平水土定九州的人”。

禹为百姓勇于吃苦,公而忘私的精神,受到了人们的称赞,“三过家门而不入”的故事也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。禹的清廉为民精神,永远被后人传颂着,成为我国人民优秀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

辽宁烟画品析——礼义廉耻之孔子尽礼

《孔子尽礼》是启东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礼义廉耻四条屏烟画之一,图中画的是孔子向老子问礼的场景。孔子(前551~前479)春秋时期鲁国人,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,出生时头顶又是凹下去的,故名丘,字仲尼。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、教育家。孔子的弟子约有三千人,其中非常优秀的就有七十二人。

孔子小时候就十分崇尚礼制,他聪明好学,富于模仿性,年仅五岁就能组织儿童模仿祭祀礼仪。这一切都和孔母早期教育分不开。孔母经常给孔子讲故事:从盘古开天地、女娲炼石补天,讲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、姜嫄履大人之迹而有周,又讲了尧舜禅让,大禹治水,文王演易等许许多多的故事。一天孔丘听母亲讲了周公吐哺、制礼作乐的故事,非常认真地攥着小拳头说:“周公太好了,娘,我长大了也要当周公那样的人!”

他曾到洛阳,在老子那儿问礼,后来在鲁国做司寇,代理着相国的职务,他服事君王,非常尽礼。上朝时,和上大夫交谈,态度中正自然;和下大夫交谈,态度和乐轻松。进入国君的宫门时,低头弯腰,态度恭敬;快到国君面前时,小步快行,态度端谨。走进周公的庙里,每一种事情的礼仪,都要向人询问。

有一次孔子同鲁国的君主在郊外祭祀后,鲁君违背礼制,没有将祭品分给大夫们共享,孔子觉得他们无礼,没等脱下礼帽来,就离开了鲁国,到别的地方去了。路过宋国时,他曾和弟子们在树底下习练礼节。

孔子在平常没有事的时候,他的容貌很舒畅,神色很愉快,外表虽然温和,却仍旧带着严肃;外表虽然威严,却不流于刚猛;外表虽然恭谨,心里仍是安泰的。他遇到放得不正当的座位,就不肯坐下;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,从来不吃饱;在这一天里哭过,就不再唱歌。可见得圣人对于小小的事情,也是不肯苟且的。

一天,鲁国的乐师襄子来拜访孔子,孔子和他谈起了音乐。襄子善于弹琴,孔子想请他指导自己弹琴,襄子容许了。于是襄子就教孔子一支曲子,孔子很认真地学习。十天以后襄子觉得孔子弹得不错了,就对他说:“这支曲子你已经弹得很好了,再学一支吧!”“不,”孔子诚恳地说,“我刚会弹,对旋律还不熟悉,让我再练几天吧。”说着,孔子又专心致志地练了起来。

几天后,襄子又说:“你对这支曲子的旋律已经很熟,可以学别的曲子了。”孔子仍然不同意,说道:“虽然旋律弹熟了,但我还不太清楚这支曲子的意思,让我再琢磨几天吧。

这样,孔子又练了起来。过了几天,襄子又催孔子学习新的曲子。孔子说:“我现在知道这支曲子的意思了,但我还不知道它的作者是谁,再给我几天时间,让我想想好吗?”襄子被孔子认真学习的态度感动了,就不再勉强他。又过了几天,孔子兴奋地跑到襄子那里,告诉他:“这支曲子的意思很深,作曲的人一定有远大的理想,除了周文王还能是谁呢?”襄子惊叹道:“你说得一点儿不错,我学这首曲子的时候,我的老师好似说过,这首曲子是周文王作的,叫文王操。

孔子认真学习音乐,收获很大。古代流传下来的诗歌有三千多首,他晚年整理古代诗歌,取其精华,选了三百零五首,都能一首一首地弹唱出来,编成了《诗》,后人称为《诗经》。他一生完成了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《易》《春秋》等六部经典的编修工作。孔子以这些经典为教材,精心传授学生,培养了大量的卓越人才。

孔子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,对华夏民族的性格、气质产生很大影响,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,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,他的思想表达在:

一是与人为善:孔子创立了以“仁”为核心的道德学说,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,富有同情心,乐于助人,待人真诚、宽厚。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、“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”、“躬自厚而薄责于人”等,都是他的做人准那么。孔子不仅自己如此,他的学生们也深受影响。

有一次,颜回跟孔子到北方去游玩农山,同子路、子贡辩论着各人的志愿,颜回说:“我愿意遇见一个贤明的君王,帮他助理一切政事,教化做父亲的教训子女要有义方、做母亲的要慈祥、做哥哥的要友爱、做弟弟的要恭谨、做儿子的要孝顺,并用礼乐去化导人民,叫百姓们不用修理城郭,也不必掘深沟池,家里的人没有离散的愁恨,过了千百年也没有战争的患难,这样说来,那么子路的勇敢,没有地方可用了;子贡的口才,也没有地方可施了。”孔子听了他的一番话,很佩服地说:“颜回的道德是何等的完美啊!不费钱财,不害百姓,不劳口舌,颜家的儿子具备了这几种美德。”因此,孔子和他的学生终生倡导用礼法而非暴力治理国家。

二是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:孔子六十三岁时,曾这样形容自己“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”。当时孔子已带着弟子周游列国九个年头,他的宗旨是倡导“五伦”——君臣、父子、兄弟、夫妇、朋友各守本分,建立国家社会秩序。施行仁政,以德服民。历尽艰辛,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,还险些丧命,但孔子并不灰心,仍然乐观向上,坚持自己的理想,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。

三是安贫乐道:孔子日:“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”,在孔子心目中,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,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,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。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,只求维护道。孔子也曾说:“富与贵,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,得之不处也。”

四是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:孔子以好学著称,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,因此他多才多艺,知识渊博,在当时是出了名的,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,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,孔子日:“圣那么吾不能,我学不厌,而教不倦也”。孔子学无常师,谁有知识,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,他就拜谁为师,因此说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”。

五是直道而行:孔子生性正直,又主张直道而行,《史记》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,临别时老子赠言:“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,仁人者送人以言。吾不能富贵,窃仁人之号,送子以言。”

曰:“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,好议人者也。博辩广阔危其身者,发人之恶者也。为人子者毋以有己,为人臣者毋以有己。”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地提醒,应学会韬光养晦。同时指出孔子看问题太深刻,讲话太锋利,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,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孔子身材高大,约两米左右,人们都叫他“长人”,少年时就体魄强健,他曾为救一玩伴而将公牛搏败,力大无比,这和他注意体育锻炼是分不开的。他喜欢爬山,曾“登泰山而小天下”;喜爱射箭和驾车,将“射”、“御”列入“六艺”之中教诲弟子。

可见孔子的体育教育除了能强身健体,还能陶冶性情这是和礼乐的美育教育结合在一起的。

总而言之,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、教育家,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各个领域,尤其是“终生教育”领域的奉献是难以磨灭的。他一生抱着追求真理和培育真才的愿望,在自由讲学的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的教育经验,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,对于开展我们的教育事业,无疑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。

孔子将美育思想和道德观念密切结合,使“美”也成为“德”的一局部。他所说的“美”实际也包含了我们现在所讲的心灵美、语言美、行为美、环境美。例如,“智、仁、勇”结合心灵美,“诗教”结合语言美,“文质彬彬”结合行为美,“席不正不坐”结合环境美,这种把美的观点与道德观点连为一体的教育实践,对现在仍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。

孔子曾说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”,这就是说,我十五岁立志修学,开始探究宇宙人生的真相,三十岁能遵循礼法而有所立,在道德学问上有所成就,并能学以致用,四十岁就不再受外境迷惑,经历和观察了不同人事的因果,而能真正守住善道,五十岁澈悟宇宙人生的真相,六十岁能平等地对待大家的意见,乃至一切动物、植物等,七十岁就连坏的念头都不起,随心所欲而又能不逾越道德礼制的范畴。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。

辽宁烟画品析——送花楼会

《送花楼会》烟画是周柏生为启东烟草股份有限公司所作。周柏生又名周桐,江苏常州人,曾任职南洋烟草公司广告部,为该公司及华成烟草公司、华美烟草公司绘制月份广告画,而这幅《送花楼会》也是周柏生的代表作之一。

《送花楼会》描写的是襄阳霍天官之女霍定金才貌双全,号称才女。日者往文仙庵烧香还愿,在庵遗失珠凤一支,适被洛阳才子文必正所拾。文必正望见霍女姿容端丽,举止大方,先已万分渴慕,又被拾得珠凤,遂痴心以为天假良缘。因此霍氏小婢向前索凤时,文必正始则坚不肯还。继则定欲面见霍女,亲手交与。

试问霍氏定金一青年闺秀,且系吏部府中小姐。当此庵观会场之中,岂肯觍然为此有关男女授受之举动,以犯嫌疑而玷门阀。遂不愿而返。然文必正则从此梦魂颠倒,坐卧不宁,于是想入非非。遂思得一卖身投靠之策,以图入府一见。遂有投倪私凤,先被倪阿凤占得头筹之卖靠一出。惟入府已久,讫不得尝,未能获见。至是霍老夫妇从韩府庆寿而回,带得韩氏园池中并蒂莲花一对。令霍兴(即文必正为霍氏奴之假名)送至内楼与小姐把玩。文必正得此使命,如膺宠赐,径自欣然恭送至内厅。先遇霍定金贴身婢秋华,说明来意。秋华以格于例不令上楼。文必正无奈,只得先将还凤情由及真姓名与秋华说破,并告知此来为求婚计,特再三央托。

秋华婢子本可儿,亦怜才者。且知文氏本洛阳闻家,己身亦思染指其间,遂与转达霍定金。霍定金始闻之,大发娇怒。既而秋华怂恿,且劝以利害,于是俯首无词。亦只得悉从秋华旨。令其上楼私见。一见之后,自然惺惺惜惺惺,互相倾爱,虽不涉私,然已交换证物,穷终身自定矣。

辽宁烟画品析——吕布戏貂蝉

启东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烟画“吕布戏貂蝉”是由民国名家金梅生所作,描绘的是凤仪亭吕布戏貂蝉的场景。貂蝉(生卒年不详),历史小说《三国演义》及其衍生作品中的角色,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。貂蝉是民间传说中人物,其登场于《三国演义》,只是小说家为了增添色彩而加进去的,正史并无记载。《三国演义》作者罗贯中有词赞之曰“原是昭阳宫里人,惊鸿宛转掌中身,只疑飞过洞庭春。”

人们形容女子长得漂亮,往往用“闭月羞花之貌,沉鱼落雁之容”来比喻。“闭月”是貂蝉的代称。有一天貂蝉在后花园拜月时,忽然轻风吹来,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。这时正好王允瞧见。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,逢人就说,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,月亮比不过,赶紧躲在云彩后面,因此,貂蝉也就被人们称为“闭月”了。

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貂蝉为东汉末年司徒王允家的义女。东汉末年董卓专权误国,飞扬跋扈,满朝文武对此无计可施。司徒王允有一天正在家中借酒浇愁,这时义女貂蝉来给他斟酒布菜,看到如花似玉的貂蝉,王大人的大脑飞速旋转了无数圈,一条妙计已然成型,那就是连环计加美人计。王大人对貂蝉的性格很是了解,深知她不但容貌出众,还深明大义,于是用三寸不烂之舌做通了貂蝉的思想政治工作。从此一场无间道的大剧上演。

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配给董卓的干儿子吕布,吕布是三国第一战神“马中赤兔,人中吕布”,再明着把貂蝉献给董卓做妾。貂蝉嫁给董卓之后对吕布暖味送情,暗送秋波,小女子周旋于父子二人之间,把这爷俩整得神魂颠倒。吕布平时负责董卓的安保工作,有一天乘董卓上朝时,这小子色胆包天溜进董卓府中与貂蝉幽会。来到凤仪亭,貂蝉假意对吕布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,吕布听闻对他干爹所为恨的牙根直咬。

无巧不成书,董卓这天在朝中心神不宁提前回府,撞见二人正在缠绵,发怒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,直刺吕布,吕布飞身逃走,从此两人互相猜忌,王允便说服吕布,吕布亲手铲除了董卓。正应了那句话,爷俩为争风吃醋大打出手!从而留下一个“吕布戏貂蝉”的千古传说。

发表评论

评论列表

  •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